沒有等來網(wǎng)紅皮卡特斯拉Cybertruck國產的消息,也沒有傳說中的廉價車特斯拉Model 2的音訊。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是打算躺平了嗎?特斯拉現(xiàn)階段確實沒有曝出有關全新車型的引入計劃,但它海外的另一項主營業(yè)務,正在快速落地。上周,特斯拉宣布在上海的儲能工廠項目正式啟動。根據(jù)此前曝光的消息,該工廠明年(2024年)第二季度將能實現(xiàn)投產。這也是繼特斯拉本土加州工廠后,全球第二家專門用來生產儲能設備的工廠。那么特斯拉此舉,是打算將賽道轉向儲能領域嗎?新的一年,國內新能源車,以及配套的電氣化產業(yè)鏈,將會迎來怎樣的新格局呢?
看齊美國的產能,除了賺錢,還要“圈地”
特斯拉的核心目標當然是賺錢,而它的儲能項目,顯然很能賺錢。特別是在今年三季度,特斯拉賣車利潤下跌的背景下,儲能業(yè)務簡直就是利潤救星。根據(jù)財報顯示,三季度特斯拉新能源生產和儲能業(yè)務的營收同比增長約40%,毛利率約24.4%。簡單來說,賣儲能設備要比賣車更容易賺到錢。更何況眼下全球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暴跌,由此帶動電池成本下探,更加有利于特斯拉開拓儲能設備的業(yè)務。
當然,特斯拉在上海的儲能工廠預計將優(yōu)先滿足出口產能。畢竟這僅僅是特斯拉第二座專用于生產儲能設備的工廠,而且無論是該工廠生產的Megapack(商用儲能),還是Powerwall(家用儲能),其主要市場現(xiàn)階段還是在海外。不過上海工廠新工廠的前瞻性,很明顯目標也不僅僅是海外。畢竟加州工廠正在向40GWh的滿負荷產能爬坡,上海工廠的規(guī)劃產能儲能規(guī)模大約也是40GWh。就算特斯拉儲能業(yè)務增速驚人(今年三季度部署約4GWh,同比增長約90%;今年前三季度部署約11.5GWh,同比增長約182%)。照此增速計算,兩大工廠產能落地后,也能有一定余量。
那么很顯然,既然新工廠選在了上海,就如同當年汽車工廠一樣,不僅是面向全球,對國內市場也必然會有影響。那是指望中國市場來消化立足于大型商用的Megapack儲能設備嗎?打開市場當然好,但這部分的主動權不在特斯拉手里,特斯拉唯一能做的,就是立足于本土生產后,能夠將成本壓制在多低的程度。但這樣一聊,似乎又陷入汽車價格戰(zhàn)的邏輯中。那什么需求是特斯拉可以掌握主動權的呢?答案或許就是將儲能設備與自身快充設備結合起來。于是上海工廠的建設就不單純是盈利的問題,其中或許還含有通過快充+儲能的組合拳,搶占地區(qū)配電容量的考慮。
前面我們提到,國內儲能設備的市場前景,并非特斯拉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存在。能自主決定的,是如何配置儲能設備。與之同理,特斯拉對于如何配置自己的V3,乃至V4充電樁,是握有主動權的。但一個地區(qū)的配電容量,顯然是特斯拉無法決定的。儲能設備與超充設備的結合,當然可以起到緩解電網(wǎng)壓力的作用。但隨著越來越多車企加入800V的高壓快充俱樂部,區(qū)域內的電容量,顯然要成為爭奪的新戰(zhàn)場。
超充一定要配儲能?明年開始拼速度
類似電網(wǎng)的工作特點,車企們爭奪配電容量的主戰(zhàn)場,毫無意外將在重點城市、商圈、交通樞紐等用車密集地區(qū)。但這恰好放大了儲能+超充一體建設的缺點。首先,這些地區(qū)大多用電負荷較大,且波谷效應明顯,車企們的競爭壓力更大。另外,“光儲充”一體的模式難以適配,不僅光伏資源有限,且會進一步推高地租成本。如此,儲能設備所能倚仗的,主要還是電網(wǎng)本身。最后仍然是地租問題,用戶需求大,占地需求也同樣大。再配合大型儲能設備本身的成本以及用地需求,還有配套的安全性考量等等。儲能+超充一體式的建設方式,顯然會推高用戶的使用成本。以現(xiàn)階段特斯拉V3充電樁常規(guī)時段約2元/度的價格來看,未來使用核心區(qū)域超充設備進行充電,電動車的補能成本,或將逼近燃油車水平。
但充儲一體仍然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須的。從用戶角度來說,續(xù)航焦慮一直是新能源車推廣的最核心難題之一。當800V超充到來后,滿血充電速度,終于可以與傳統(tǒng)燃油車效率直接掰手腕。這對于用戶體驗的提升,以及夯實品牌自身護城河,都有著不可忽視,甚至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但極限速度是一方面,真實的用戶體驗又是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自建的儲能設備,多車同時進行超快充時,必然面臨要么日常浪費電網(wǎng)配電容量,要么選擇充電“限速”。而現(xiàn)實當然多以后者為主,這便導致整套充電技術的迭代,充電設備的投入等等,到最后的使用階段,仍然會被打折。
事實上,為了打通電動車補能的最后一環(huán),無論是率先在800V領域吃螃蟹的小鵬汽車,還是前不久在超充樁鋪設上搞出大新聞的華為,都將儲能設備與自身的超充予以掛鉤。按照華為的說法,明年就將在國內部署超過10萬根全液冷超級充電樁。而截至今年11月,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的超級充電樁已經(jīng)超過了1.1萬根??紤]到華為全液冷超級充電樁最大充電功率能夠達到600kW的表現(xiàn),實際上已經(jīng)對特斯拉V3充電樁形成了碾壓。如果在充電樁的鋪設密度上再被華為反殺,特斯拉的技術體驗護城河就難以維護。
而且考慮到特斯拉現(xiàn)階段在國內主銷車型并非800V平臺,所以相對引入V4超級充電樁的速度而言,如何保障用戶的超充體驗,似乎優(yōu)先級還要更高。而這背后,與配套儲能的建設息息相關。前面也提到了,在配電容量有限,但用戶需求旺盛的區(qū)域。這場通過配套儲能爭奪配電容量的戲碼,幾乎就是一場零和博弈。
結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以及所生產的Megapack(商用儲能)設備來看。Megapack每臺機組可以儲存超過3.9MWh能源,理論上可以滿足約50臺特斯拉Model Y的充電需求。以特斯拉超級充電站平均擁有6個超充樁,且每天8個小時高峰時段,每半小時滿足一臺車的充電需求來粗放計算。一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也僅需要配備2臺Megapack設備即可。而上海工廠Megapack設備的計劃年產量則超過了1萬臺。即便將全國所有現(xiàn)存的特斯拉超級充電站,都按2臺Megapack來配置,其需求也僅為年產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這還是考慮的存量轉換,如果考慮后期增量影響,其需求或將遠低于這個數(shù)字。所以特斯拉即便在國內將儲能設備配套超充進行建設,其效果仍然可以滿足“生產的大部分儲能電池Megapack將用于出口”的說法。
聊到這里,整條邏輯線就很清晰了。為了解決用車痛點,各大車企和供應商開始卷超充。為了配套超充技術,則需要加快超充樁的建設。而為了滿足超充的用戶體驗,就必須上馬儲能設備。而且越是核心區(qū)域的配電容量越有限。誰先上儲能,誰就能先劃走大塊蛋糕。從而打通自身技術的應用場景,并夯實品牌護城河。于是在汽車價格戰(zhàn)背后,2024年的新能源車市,儲能配套的競爭,或許會更為激烈。
來源:路咖汽車 作者丨阮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