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羅宏平,中共黨員,甘肅劉家峽水電廠電氣分場繼電班班長、工程師、高級技工,獲評甘肅省技術能手、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隴電工匠”、國網甘肅電力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勞動者說:打好專業(yè)理論基礎,保持嚴謹工作態(tài)度,在平凡的崗位不懈奮斗。
甘肅劉家峽水電廠是我國自行勘測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管理的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于1969年首次并網發(fā)電,當前共配備8臺大型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66萬千瓦。劉家峽水電廠電氣分場繼電班班長羅宏平和班組成員們負責守護水輪發(fā)電機組的設備安全。他們利用電氣元件的電流、電壓變化特征來判斷設備運行情況,確保核心設備發(fā)電機穩(wěn)定運行。
二十多年來,羅宏平在繼電保護崗位不斷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執(zhí)行帶電作業(yè)百余次,發(fā)表論文8篇,完成質量管理項目10項。
看見一臺設備,就能想到它的繼電保護回路
1998年,羅宏平畢業(yè)后來到劉家峽水電廠的運行值班崗位,負責日常巡檢設備。經過3年的工作學習,羅宏平對水電廠的各類設備特點和運行情況了如指掌。2001年,他被調到電氣分場繼電班,成為一名繼電保護工。“繼電保護對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技能要求十分嚴格。我并非專業(yè)出身,面對挑戰(zhàn)只有迎難而上。”羅宏平回憶道。為了彌補專業(yè)基礎上的不足,他一有空就拿著原理接線圖、端子排圖、設備參數表和安裝圖紙去繼電保護裝置安裝現場對照學習。他常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遇到不懂的專業(yè)問題立即向老師傅和技術人員請教,隨時記錄學習中的收獲和想法。
羅宏平快速掌握繼電保護專業(yè)知識的秘訣有兩個:一個是記,一個是畫。他手腦并用,反復記原理、畫圖紙,在實踐中打牢了專業(yè)基礎。2002年,劉家峽水電廠5臺機組完成增容改造,羅宏平拿著保護圖紙在機組前反復比對、記憶,將保護原理和回路接線圖爛熟于心。2006年,羅宏平參與劉家峽水電廠兩條220千伏線路改造工作。他邊干活邊做學習筆記,收工后又返回工作現場抄寫回路接線圖,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所有保護圖紙手繪了一遍,全面掌握繼電保護的回路構成。“我的腦中有了一張‘活圖紙’,看到一臺設備,眼前就能自動浮現出它的繼電保護回路。”羅宏平說。
在經年累月的學習和實踐中,羅宏平練就了過硬的專業(yè)本領,技能水平飛速提升。2009年,羅宏平成為繼電保護技術專責。2011年,他獲評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繼電保護先進個人。2015年,他被評為西北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先進個人。2017年,他參加甘肅省百萬職工職業(yè)素質提升活動,并取得繼電保護專業(yè)個人第一名,同年獲評甘肅省技術能手。
帶領班組穩(wěn)扎穩(wěn)打,檢查維護電廠繼電保護設備
2007年,羅宏平擔任甘肅省首座330千伏氣體絕緣金屬全封閉組合電器(GIS)開關站——劉家峽水電廠330千伏開關站改造項目繼電保護技術負責人。這是他首次獨立負責重大檢修項目。在投運前一天的驗收試驗中,羅宏平發(fā)現有一臺GIS開關電流回路接線松動,為確保第二天開關站如期安全投運,他立即組織11名作業(yè)人員連夜檢查11臺GIS開關千余個回路接線。憑借對設備特點、繼電保護回路結構的精準掌握,羅宏平快速判斷出各回路接線的連接情況。在他的帶領下,作業(yè)人員分組對松動的接線進行緊固處理,連夜完成故障檢修。次日,劉家峽水電廠330千伏開關站順利投運。
繼電保護是電網安全穩(wěn)定的第一道防線,最微小的松動和接觸不良都可能成為設備安全運行的隱患。進入繼電班工作以來,每年的設備檢修季,羅宏平都會和同事們對全廠繼電保護設備電壓、電流等關鍵回路接線端子進行全面檢查。
2015年,羅宏平開始擔任繼電班班長。他帶著青年員工認圖紙、識電路、走現場,將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他總對班員們說:“繼電保護專業(yè)學習沒有捷徑,穩(wěn)扎穩(wěn)打是熟悉理論的關鍵,嚴謹細致是工作零失誤的保障。”為了提高班員業(yè)務水平,羅宏平在每次班前會上對照電路圖講解作業(yè)流程,強調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和風險點,耐心解答大家的問題。
2015年至今,羅宏平帶領班組先后完成6臺發(fā)電機組保護裝置、4條330千伏線路保護裝置、4套線路故障錄波裝置、2套330千伏系統穩(wěn)定控制裝置更換改造項目,在220千伏及330千伏系統一次設備帶電條件下完成了4套故障錄波裝置、2套穩(wěn)定控制裝置的改造。
在工作中發(fā)現問題,用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
“每一個創(chuàng)新成果都是智慧碰撞的結晶,也是團隊凝聚力的見證。”羅宏平說。他帶領班組用一個個創(chuàng)新成果解決了繼電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017年,劉家峽水電廠330千伏GIS開關站已投運10年,部分機構箱門密封封條老化碎裂,在汛期雨水多的情況下,時有進水造成的設備故障。過去,繼電班的班員們常使用塑料布和透明膠帶纏繞的辦法防止雨水進入設備。但塑料布易風化,透明膠帶不耐用,容易產生安全隱患。羅宏平產生了自主研制新型防雨罩為機構箱防雨的想法。“咱們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防雨防銹的戶外防雨罩吧。”說干就干,對比多種材料后,羅宏平和班組成員選擇采用光滑、輕巧、防銹的鋁板制作防雨罩。經測試,用鋁板制作的防雨罩防水性能良好。于是,羅宏平和大家一起按照機構箱型號做出近百個不同規(guī)格的防雨罩,并用玻璃膠牢固地粘在機構箱上。此后,雨水不再進入機構箱內,裝置缺陷大幅減少。自2018年起,這種防雨罩在劉家峽水電廠推廣應用。
2021年,羅宏平注意到發(fā)電設備測溫過程復雜、耗時較長,且溫度表的微小誤差往往難以發(fā)現,可能影響機組安全運行。傳統測溫方法需要4名班員手持測溫工具,攜帶沉重的干體爐、電源盤穿梭在錯綜復雜的設備間,逐一檢查發(fā)電機關鍵部位,通常需要3小時才能完成全方位檢測。為了在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員勞動強度,減少測溫誤差,羅宏平決定研發(fā)一款攜帶方便、高精度、易操作的新型測溫裝置。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班員們的支持。2021年3月,羅宏平帶領班組成員開始研究。歷時3個月,經過反復試驗,便攜式電力溫度表綜合檢測裝置研制成功。該裝置采用輕量化設計,應用重量輕、耐腐蝕的外殼,相比于傳統測溫裝置攜帶更加方便,同時集成了可調電位器等功能,滿足了現場檢測的多樣化需求。
“以前我們給設備測溫要花3個小時,有了這個新型‘溫度計’后,半個小時就能完成了。”繼電班青年員工小楊說。2022年,便攜式電力溫度表綜合檢測裝置成果獲得甘肅省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一等獎,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