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彩石街道潘河崖村的食用金耳菌培育大棚內,一朵朵金燦燦的金耳菌整齊排列在白色的菌包上,幾名工人正忙著采收成熟的金耳菌。一旁,濟南歷城區(qū)供電公司彩石供電所員工苗德濤和于芳榮正在檢查大棚內的用電設備。
“金耳菌生長對溫度要求高。我們利用空調等溫控設備把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2至25攝氏度。這些溫控設備都離不開電。”潘河崖村村民王平說。
2022年年初,該村村兩委決定利用山區(qū)小氣候優(yōu)勢培育食用金耳菌,帶動村民增收。“我是村里第一個培育金耳菌的人,最初將家里用于種植蔬菜的兩個大棚改成了金耳菌培育大棚。供電所的師傅們免費為我換了空氣開關,讓我快速用上了電。”王平說。
為保障金耳菌培育安全可靠用電,歷城區(qū)供電公司安排員工上門走訪,建立農戶專屬用電檔案和微信服務群,定期排查大棚溫控、消毒、排風、照明等設備的運行情況,發(fā)放用電聯系卡,確保他們遇到用電問題能第一時間解決。
2023年12月14日21時許,種植戶微信群里彈出了一條信息,潘河崖村村民王德華家的培育大棚停電了。當時,室外溫度低,如果溫控設備無法使用,大棚內的金耳菌有被凍傷的風險。
看到信息后,于芳榮和同事賈民立即趕到現場。經檢查,兩人發(fā)現是王德華家的培育大棚用電負荷增長,導致出線端子排出現故障。兩人立即更換了端子排。23時37分,大棚恢復用電。
2023年年初,彩石街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fā)展模式,在潘河崖村成立6個金耳菌種植經濟合作社。歷城區(qū)供電公司了解該村金耳菌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后,提前對接彩石街道,分析用電負荷分布情況,為村里新增1臺400千伏安變壓器,新建0.4千伏線路300米。
“合作社成立初期,供電員工就主動上門了解用電需求,及時安裝變壓器、架設線路。在我們日常生產過程中,供電員工經常來檢查線路,排除用電安全隱患,為我們正常生產提供了很大支持。”潘河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元華說。
潘河崖村金耳菌培育產業(yè)的發(fā)展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yè)。“我們家有小孩正在上學,家里還有老人。,我在合作社上班了,負責金耳菌的加濕、采收、包裝,不僅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個月還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潘河崖村村民于緒華說。
2023年,潘河崖村金耳菌年產量達15萬斤,產值超過500萬元。(張治林 呂錦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