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平凡渺小的苔花,雖然沒有陽光的垂愛,但它努力綻放,生而平凡但不屈于平凡。老撾東薩宏水電站擴機工程項目的阿平就是如此——螢火微光也堪比月光。
阿平,25歲,一個土生土長的老撾籍農民,現在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自2021年開始,他就一直在中國水電十五局承建的老撾東薩宏項目工作。他先后在臨建施工用電、廠房開挖、混凝土施工等作業(yè)面工作,已從一名身無所長的普通工人蛻變成一名業(yè)務全面的技術能手。
阿平一直都堅信,只要努力拼搏,平凡的他也能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電工“小衛(wèi)士”
在老撾農村,從小輟學的孩子比比皆是。
阿平家中有四個孩子,他是長子。由于家庭原因,十歲的時候就輟學回家打工,以此減輕家里生活壓力。
在進入中國水電十五局之前,阿平不是輾轉于牛羊田地之間,就是前往家鄉(xiāng)之外打工。
“當中國水電十五局來到我的家鄉(xiāng)建設電站的時候,我當時正在老撾北部給人家當小工。我想回來跟著中國水電十五局一起建設家鄉(xiāng),那時家里正好給我說了一門親,父親不愿我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當我聽說建設水電站擴機項目的消息后,我不想再錯過這個機會了,于是就義無反顧地回來了?!卑⑵绞稣f著他與中國水電十五局的不解之緣。
老撾東薩宏水電擴機項目布置在原水電站左岸,工程前期,需要進行施工交通修建、施工輸電線路等臨建工程施工。
阿平告訴我們,他在北部打工的時候,正好跟著一位電力師傅學習過電力方面的知識,于是自告奮勇做起了電工陳師傅的小跟班。阿平在輸電線路工程中盡顯所長,不僅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中,更是和我們的陳師傅在施工的過程中交流與學習,提高了技能,電路搭建維修越來越熟練。
“我從小沒有讀過什么書,但是我知道若想過得更好,必須要有一技之長,這樣我才能走更遠的路?!卑⑵礁锌H深地說道。
阿平父親看著兒子每天干勁十足,工作不僅離家近,而且薪酬也可觀,就不再提出讓阿平繼續(xù)去北部打工,反而支持他跟著中國電建干,因為在他老父親一代眼中,跟著這群身穿黃馬甲、頭戴安全帽的中國人干活,讓人感覺很踏實,還能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好。
鉆機“小能手”
施工供電線路搭設好后,阿平又加入了鉆機爆破班組。
從來沒有接觸過手風鉆、潛孔鉆等工作,阿平剛來到班組還是個業(yè)務小白,只能從事“力工”——搬運鉆桿、轉移機械等體力勞動。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在工作中踏實勤快,而且眼里有活兒,深受鉆機爆破班組人員的喜愛。
“在老撾工作這么多年,第一次見到這么踏實聰明的當地工人,人家能一步看三步,不用在旁邊操啥心,再過一段時間估計他就能做鉆機手了。”項目現場負責人感嘆道。
有人問阿平:“為什么不跟著電工陳師傅?不比在這里出力強?”
阿平饒有興致地告訴我們:“當看到手風鉆這些機械,我很好奇它們是用來做啥的,當時就下定決心要學習這個,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在平時工作當中,阿平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在做“力工”的時候,他就在一邊觀察,一邊工作。將機械的構成、師傅們操作的步驟,詳細地記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吃飯睡覺時再拿出來溫習一遍,阿平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
正所謂天道酬勤。阿平一直秉承著 ?????????? ??????????????????(滿桌金銀不及滿腹才智)的求學態(tài)度,在工作崗位上一點一滴地積累,最終蛻變成為一名合格的鉆機小能手。
混凝土抹面“小專家”
老撾東薩宏水電站擴機項目開工以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有經驗有技術的作業(yè)工人比較缺乏。
項目初期混凝土工程為進水渠薄壁鋼筋混凝土,且全部是高邊坡混凝土。為了順利完成工期目標任務,在老撾當地招募了大量的混凝土施工工人,需要邊坡混凝土收面的技術人才少之又少。
“我可以試一下嗎?”阿平這時站了出來說道。
“讓他試試看吧。”當時沒有一人不把這句話當作玩笑話,項目技術負責人力排眾議。
在大家的注視下,阿平顯得緊張起來,黝黑的面龐也遮不住他因窘迫發(fā)紅的臉頰。
阿平向收面技術好的熊師傅請教道:“熊師傅,麻煩您幫忙給我示范一下。”
熊師傅行云流水地給阿平打了個樣。接著,只見阿平按照熊師傅的方法首先按照標高初步找平,其次用刮尺初步復核標高,用木抹進行第一遍抹平,最后在混凝土終凝進行第二遍抹平、壓光。
“你這小子,可以呀,還會這項技能?!毙軒煾禎M意地拍著阿平的肩膀說道。
“我不會的,是我灌漿完后,看你們施工時默默記下的,我只是試一下,沒想到居然可以?!卑⑵矫竽X勺靦腆地說道。
收面技術并不復雜,只要看施工人員是否認真仔細,阿平做到了。雖然不是很熟練,但是熟能生巧,他會完成得越來越好。
阿平現在已經是一位出色的混凝土收面“小專家”了,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長為一名技術工人。
在這“一帶一路”的長廊上,阿平一定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他也會學到的更多,擁有的更多。
工地上人們都稱呼阿平為“老撾多面手”,在施工現場經常能聽到大家對他喊道:“阿平,這里沒電了,檢查下線路?!?/p>
“阿平,幫忙看下灌漿設備?!?/p>
“阿平,幫忙立下模板?!?/p>
……
阿平總會笑著回一句:“俄…代。”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好的”。
作為一位普通的老民,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阿平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
“感謝中國水電十五局,我學會了很多技能,即使工程完工了,我也能靠學到的本事找到工作。我的小孩現在都能上得起學,讓他們以后去中國讀書,學習中國的文化知識。放在從前,我做夢都不敢想!將來,希望孩子們能有出息、改變命運!”阿平感慨頗深地說道。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他深信家鄉(xiāng)那句老話“獨木圍筑不成籬笆,單人構建不了繁華”。這正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只有所有的參與國齊心協(xié)力,付出真心,才能收獲共同的繁榮。
評論